導讀:中國破碎機錘頭主要采用高錳鋼、低合金馬氏體鋼和高鉻鑄鐵制造。其中高錳鋼錘頭雖然應用較廣,但耐磨性并不理想。其殘體表面有眾多擦劃、犁削溝槽。
這是因為服役條件未能發揮其潛在能力,加工硬化程度較低的緣故,磨損后的殘體硬度只有 280~380 HB,硬化層深度不足 3 mm。高鉻鑄鐵組織中存在著大量的高硬度共晶碳化物,具有優異的耐磨性,但韌性低,錘頭使用中斷裂現象時常出現。低合金馬氏體鋼具有較高的硬度、強韌性和耐磨性,但存在淬透性低、使用壽命短的不足。因此,開展新型錘頭材質及其制造工藝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。近年來,以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高硅鑄鋼的研究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。利用硅在等溫轉變過程中強烈抑制碳化物析出,造成周圍奧氏體富碳,使貝氏體鐵素體片條間或片條內的富碳殘留奧氏體穩定化,形成無碳化物貝氏體,由此得到由貝氏體鐵素體和富碳殘留奧氏體組成的奧-貝雙向組織。這種組織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,特別是具有較高的強韌性和耐磨性。用高硅鑄鋼制造錘頭,有望大幅度提高。